电梯该不该报废,看完这个就懂了

这是一段真实的经历:笔者所在办公室为29楼,两台电梯同时服务,虽说楼层不算太高,但笔者与同事每天上下班乘坐电梯时都有所恐惧,只因两台号称国际大品牌的电梯在运行时发出怪声音并一直处于摇晃状态,让人不得不对安全性产生担忧。有一天早上在一楼乘坐电梯时,进来一个人,把电梯停了,然后用一个小工具把电梯轿厢里的检修门打开,朝里面看了看,然后就把检修门关上,走了,整个过程不足一分钟。之后电梯正常运行,但电梯里的乘客却惊恐了,大家都在想,难道这样一个如同走过场的“形式工程”就算对电梯进行定时检修维护了吗?

近年来的电梯事故,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因此,我们忍不住要问:我们乘坐的电梯真的安全吗?

美国著名的工业安全专家赫伯特·威廉·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曾经提出过一个关于工业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该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如今的电梯维修市场,存在着多种制约电梯维保工作正常进行的因素,第一种就是以“低价”为主的恶性竞争,毫无疑问,利润少了,责任上的把关就逐渐松懈了,实际上这种恶性竞争就是在放纵多起小微电梯事故的发生,等到大事故发生,则悔之晚矣,这难道不是坐视生命被无情夺去的恶劣表现?而有关部门的解释是现阶段只能通过抽查、备案的方式来检查维保公司是否履行责任,难免有“懒政”嫌疑;另一个重大因素就是电梯的维修费用谁支付的问题,就拿家用住宅电梯来说,电梯是居民上下出行的必要工具,但一旦遇到电梯维保问题,物业公司和业主两方,经常因维修保养费用到底由谁来负担而僵持不下,以致于维保工作迟迟不能实施。业主称,购房时已经缴纳住宅维修专项基金,电梯属于住宅维修问题,这比费用毫无疑问应该由物业公司将多交的设备运行费挪作他用或作为企业利润,费用很少用来进行维保,为此引起大量住户不满,更有一楼住户声称,自己没有用过电梯,为什么还要交维修费用呢?而物业公司则称:住宅维修专项基金随由物业公司代为管理和使用,但在使用前需向物业公司所在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申请并通过审核,满足条件才能使用,并非物业公司挪作他用而使这笔费用无法投入使用。

无论基于何种原因,电梯安全无小事。日常生活中的电梯安全,应该建立在电梯生产厂家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维保人员细致入微的维修保养之上,做到对每一个生命负责。